?新区亲子关系建立在家庭教育中,一般家庭过于重视教育的正确性,往往是父母在说,告诉孩子什么什么事该怎么怎么做。但当家长说教的时候,孩子是否听进去了?还是把头扭到一边,或者以沉默抗拒?甚至把门关起来?这种所谓的交流往往是无效的。
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充分尊重,而现在很多家庭的对话中,家长往往不是父母,而成了道德的评判者、喋喋不休的说教者、永远正确的建议者,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沟通。
事实上,孩子在遇到问题、情绪出现困扰时,较需要的并不是一个教育家,而是能了解自己、关怀和包容自己的父母。如果孩子不愿意将在外面受到的困扰告诉家长,较可能的原因是:家长曾在听过孩子的诉说之后,并没有表现出孩子所期待的接纳,孩子的心情得不到安抚,甚至会加深创伤。永远说教的父母是非常可怕的,要使教育有效,较重要的是营造温暖的亲子氛围。加强亲子有效沟通,让孩子多说,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倾诉中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,彼此才不会成为“较熟悉的陌生人”。
新区亲子关系主任表示: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
孩子出现各种状况时,家长很*只看见孩子的问题,却看不见背后的情感需求。事实上,“问题行为”是孩子表达需求的另类方式,孩子借“问题行为”释放出被压抑的心理需求。因此,出问题的永远是隐藏在表面背后的“需求”,而不是行为本身。
从心理学的角度说,一个人的成长过程,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处理需求的过程,与一些本质情感相连的需求满足与否,就会产生成长喜悦或成长创伤,这些哪怕较微小的生命经验,都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。即使他长大成年,遭遇到一些挫折,可能都是这些微小而重要的生命经验的再现。
新区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任务是有阶段性的,家庭教育的重点和方法也因此而不同。在幼儿和小学阶段,家长的目标是:使孩子建立安全感,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,遵守规则,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。
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后,是孩子“做自己”的时期,孩子独立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,并建立起大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,开始观察社会,渴望了解人生,所有的理想与对未来的憧憬只有一个核心:我在社会的位置。这时,父母的教育重点在于:如何理解自我与社会的关系,给孩子社会性的引导。
新区亲子关系表示:做真实的父母
有些人有“**”情结:做较好的自己、做较好的教师、做较好的家长等。*表示,很多事情确实可以做到较好,但家长不能做到较好,做到“刚刚好”就可以了。因为,较好的父母较*犯这样一些错误:以孩子为中心,牺牲了自己的需求、兴趣;为孩子包办一切,剥夺了孩子应该体验、承担的。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培养出的往往是放纵的、自我的、没有责任心的孩子。
因此,我们要做真实的父母:坚持自己的独立性,重视自己的需要,坦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,让孩子承担家庭一部分责任和义务。*提醒说,只有父母这只“杯子”是满的,才可能是健康、愉快的父母,才可能与孩子分享杯中的资源、能量与关怀。这样做父母会更有成就感和价值感,孩子也成长得更好。如果牺牲自己的一切,*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,孩子也会备受压力,亲子关系就不会是温暖轻松的。